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团结携手建家园 美丽德宏样样好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纪实
本报全媒体记者 廖思宇
2023年,德宏州在陇川县举行景颇族目瑙纵歌节活动。
德宏州独具特色的泼水节。
陇川边境一线强边固防+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
“一家亲”长街宴让“一家人”理念入口也入心。
各民族在德宏州团结携手共同发展。
“一家亲”民族团结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德宏州瑞丽市一寨两国景区。
芒市勐焕大金塔。
  编者按

  2024年12月下旬,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德宏州)艳阳高照、冬日如春。25日至27日,《德宏团结报》创刊70周年大会暨“我在德宏样样好”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报业走进德宏全媒体采访活动在这里举行,来自中国报业协会少数民族地区报业分会会员单位、云南省各媒体单位的编辑、记者,深入德宏州各县(市),实地探访德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感受德宏固边稳边兴边的壮丽画卷,全方位宣传报道德宏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迎着冬日暖阳,记者走进了祖国西南边陲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在这片由汉、傣、景颇、阿昌、傈僳、德昂等40多个民族共同繁衍生息的11526平方公里土地上,沿着503.8公里的国境线,一个个美丽的村寨、一片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一项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伴随着边贸口岸的繁忙景象,和着沿边产业园区内工厂的机器轰鸣,展现出一幅大好河山与丰饶物产、经济腾飞与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与开发开放的新画卷,谱写了新时代德宏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固边稳边兴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下好“一盘棋” 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德宏样板”

  多年来,德宏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考察云南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全州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举全州之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致力于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的“德宏样板”。

  德宏州以自治州立法形式,将每年10月确定为民族团结月,并持续开展了40余年的民族团结月活动。同时,德宏州不断推进“7+N进”工作提档升级、提质增效,自觉融入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建设,建成了边境县市固边稳边兴边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此外,德宏州还打造了芒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街区,创建了“特色旅游促‘三交’的傣族古镇”“嵌入式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社区”等一批品牌,形成了点上出彩、线上结果、面上开花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德宏经验”。

  目前,德宏州拥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0个、模范个人24名,先后成功创建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3个、示范单位2个、教育基地1个,实现了省级示范县(市)全覆盖,并拥有示范单位342个、教育(实践、研究)基地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17个,以示范引领不断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共识。

  唱响“同心曲”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德宏各族人民曾多次抵御外辱、戍边卫国,涌现出了刀安仁、早乐东等民族英雄,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壮丽篇章。赓续历史,德宏州始终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建成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罗志昌革命史实陈列室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及主题公园(街区),通过有形、有感、有效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意识。

  此外,德宏州还建成了全国唯一的景颇族博物馆、德昂族博物馆,傣族剪纸、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也作为中国剪纸、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子项目,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德宏州以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为抓手,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成功举办了云南省第十三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活动,创作出《刀安仁》《孔雀飞起的地方》等一批文化精品,展现了各美其美的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及美美与共的中华文化在德宏的生动实践。

  共建“美丽家园” 德宏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德宏州将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立足沿边、跨境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努力建设欣欣向荣的美好家园。

  近年来,德宏州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制村公路通畅率达到100%,在全省边境州市中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芒市国际机场吞吐量位列全省前列;大瑞铁路德宏段加快建设,使德宏成为中缅经济走廊的门户枢纽;水利能源基础设施持续加强,一批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德宏州成为全省首个农村电气化州市。同时,德宏州大力推进以绿色生态可持续为基底的支柱产业建设,以“特色兴农”为主题,荣获“中国冬季鲜食玉米之乡”称号。在“开放兴边”方面,德宏州率先在全国开展以大规模边贸为主的对外贸易,相继开放了3个国家一类口岸、2个国家二类口岸、20条贸易通道,并设立了多个国家级开放平台。德宏州沿边产业园建设率先取得突破,吸引了众多企业落户,外贸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

  德宏州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了“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的整族脱贫。该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州脱贫户“双绑”覆盖率达到100%。同时,该州投入大量资金实施基础设施、村集体经济、环境治理、稳边固防等项目,57个边境村全部建成了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以陇川县陇把镇龙安村为例,这个曾经贫困的边境村如今家家红墙瓦房,成为了有名的乡村旅游典范。

  探索“德宏模式” 树立边疆治理现代化标杆

  德宏州作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全国唯一试点,形成了“德宏模式”并在全国复制推广。德宏州全面建成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筑牢了从边到村、城、通道、境内外联防一体化的“五道防线”,形成了保卫祖国西南安全防线的铜墙铁壁。

  德宏州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积极开展中缅文化、体育、智库等交流活动,深化中缅“胞波”情谊,努力建设中缅命运共同体。同时,该州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创新推进边疆基层社会治理,网格管理、网格群防避险等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各族群众共同组建“禁毒联防队”“边境安全巡逻队”等,涌现出了一批守边护边的先进典型。

  做强文旅产业 德宏美丽蜕变成为“诗与远方”

  美丽的孔雀之乡——德宏,是西汉张骞西域凿空之旅发现的“蜀身毒道”必经之地,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是贝叶经里的“勐卯古国”,司马迁笔下的“滇越乘象国”,马可·波罗游记中的“金齿国”;也是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所描绘的傣族人民美好生活画卷的地方。

  近年来,德宏州持续抓好“彰文兴旅”工作,围绕生态绿色、美食德宏、边境旅游“三张牌”,深化推进文旅领域改革。该州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旅游消费新场景,并建立健全了德宏美食标准、品牌、文化体系和推广机制。同时,该州推出边关文化体验、界桩打卡等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国际知名的沿边跨境文化旅游带。优化民宿开办备案机制,打造了一批高品质住宿设施,持续打响德宏旅居品牌。2024年1至11月,全州累计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花费均实现了显著增长。

  如今,德宏州“彰文兴旅”事业欣欣向荣,重塑了“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德宏”的金字招牌,并打造了美食、生态绿色、边境旅游等旅游新名片。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也吹拂进了德宏各族儿女的心灵。德州各族儿女将继续携手共进,用坚定行动续写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故事,书写民族团结的精彩答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宏新篇章,让“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更安全、更美丽、更富饶。

  (本版图片均由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提供)

 
     标题导航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纪实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聚焦
   第04版:国内
   第05版:云南德宏州专版
   第06版:粤桂琼十四市报业联盟专版·茂名
   第07版:广告
   第08版:国际
团结携手建家园 美丽德宏样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