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探寻温暖有爱的“腊八风味”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鲍莹 实习生 马雯夏)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俗话说“过了腊八便是年”,作为春节的“前奏”,腊八节掀开了国人迎新春的序幕。节日前夕,记者与我市多位居民交谈互动,探寻“腊八风味”。

  说到腊八节,在李奶奶的心里,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不仅是对腊八节的庆祝,更是对儿时的怀念。“过去农村比较穷,都是剩下了什么米就拿什么做腊八粥,而且那时候也不舍得放糖,粥也没有那么香甜,但所有人都吃得很开心。”李奶奶是一位来自吉林的旅居老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她对腊八节有着格外深厚的情感。

  据李奶奶回忆,在她小时候,每到腊八节,李奶奶的母亲会给家里的每个人盛上一碗腊八粥,尽管粥的味道算不上可口,但所有人脸上都带着幸福的笑,畅想着明年能有个好收成,简陋的砖房里充满了希望。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李奶奶在腊八节前一天就去超市买了红枣、莲子、红豆、薏米、冰糖等食材,她和老伴计划熬一锅香甜软糯的腊八粥,邀请小区里几位老朋友一起分享,将温暖与幸福传递。

  “其实腊八蒜应该腊八节当天做,但我们家就好这口,所以平常也腌,这罐是留着明天腊八节开的。”李奶奶的邻居关奶奶前几年跟随在北海定居的女儿到北海生活,关奶奶告诉记者,腌腊八蒜也是腊八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寄寓着对家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在辽宁老家时,关奶奶就会在地里专门划出一块种自家吃的蒜,每年冬天会腌制很多腊八蒜分享给亲戚邻居,对方也会回赠一些自家种的蔬果或腌的咸菜,一来一往间,交织着浓浓的人情味。“之前我们家都不太重视腊八这个节日,有时随便买一碗甜粥就当过节了,和雪儿结婚后,我才知道北方人如此重视这个节日,有空的时候也会组织家里人一起吃团圆饭,喝长辈亲手煮的腊八粥。”关奶奶的女婿是合浦县闸口镇人,他向记者打趣道,现在丈母娘时不时会往他家里送腊八蒜,感觉自己的口味快被关奶奶“同化”了。

  洗米、泡果、剥皮、去核……1月6日下午4时,天府路某餐厅后厨里,金师傅正在麻利地处理腊八粥食材,为第二天的爱心送粥活动作准备。“这个腊八粥里有红豆、糯米、黑米、莲子、花生等十多种材料,所有的米和豆类都需要提前浸泡5到6个小时,今晚9点左右煮熟,明天早上一热就可以送了。”金师傅向记者介绍道。据了解,此次公益派送腊八粥活动由北海市爱心义工协会主办,该协会分别在侨港、贵兴社区、独树根社区、茶亭路社区四个点位开展活动,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居民关爱和帮助周围的人,传递节日温暖。

  无论是像李奶奶、关奶奶这样带着家乡记忆的旅居老人,还是像爱心义工协会这般为城市传递温暖的机构,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对身边人的关怀。这个充满温情的腊八节,也让人们对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满怀期待。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聚焦
   第04版:国内
   第05版:云南德宏州专版
   第06版:粤桂琼十四市报业联盟专版·茂名
   第07版:广告
   第08版:国际
白鹤亮翅北海红树林
共同筑牢反诈“防火墙”
群山新万金韩语学堂(第三期)结业
开展银龄关爱志愿服务活动
探寻温暖有爱的“腊八风味”
举办避孕药具综合业务培训班
侨港风情街:飘回来的海上味道
方晓淦:北海,并没有让我们等太久
我市首批国债支持老旧电梯更新项目开工
拍张全家福过大年
速度较快刹车不及 三车追尾两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