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一代代传承人执着探索南珠发展之路——

续写“南珠故事”的她们

本报记者 翟坚求 实习生 韦相灵
梁萍萍正在制作珍珠饰品。 翟坚求 摄

  “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一颗颗经过海水孕育而成的南珠,珠圆玉润,闪耀着别样的光芒,自汉代以来就享誉中外。南珠是北海的文化符号,也是北海的城市名片。

  8月30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乡村振兴和水库移民工作局组织开展的第三季度乡村振兴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位于铁山港区营盘镇的北海市旺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旺海公司”)。记者在这里了解了南珠是如何育成的,也充分感受了南珠的独特魅力。

  在旺海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各类南珠展品。记者一下子就被桌上摆放的项链、耳坠、戒指等精美的珍珠首饰吸引住了。展品中最耀眼的当属该公司的典藏皇冠,皇冠上一颗颗金黄色的南珠光耀夺目。“这一颗颗圆润的南珠都是我们珠农精心培育、挑选出来的。一般的南珠直径为6毫米左右,能达到直径8毫米以上的就比较少了。这个皇冠上的南珠直径都在8.5毫米以上,而且几乎没有瑕疵,非常难得。”旺海公司副总经理梁萍萍介绍道。

  据了解,旺海公司是北海市南珠传统养殖技艺传承人宁定凤创办的企业,40多年来专注于海水珍珠的养殖、设计、加工及销售。该公司3000亩珍珠养殖基地位于营盘镇彬塘村海域,其中2000亩为南珠专用海域。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传承人执着地在此耕耘,深究南珠养殖技术,探索南珠发展之路,追寻着他们的南珠梦。

  “看到父母为南珠发展所付出的努力,我们非常感动。在他们的影响下,(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我们几姐妹也回到了家乡一起打拼,为南珠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梁萍萍说道。

  多年来,该公司积极实施南珠养殖科研项目,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珠宝学院等达成长期合作关系,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南珠产量与优珠率。该公司建设南珠湾南珠产业核心示范区,形成了以南珠养殖为龙头的产前、产中、产后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农业模式,多年来南珠收成占比在全市名列前茅。而该公司的“珍南珠”品牌,专门为高端消费者定制海水珍珠饰品,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每年年初,是养殖基地最热闹、最紧张的时候,因为南珠养殖的最重要环节——插核开始了。“现在的海水珍珠大多是采用插核技术培育的,要培育出一颗好珍珠可不容易,插核技术一定要过硬。”梁萍萍介绍,南珠是由马氏珠母贝(又叫合浦珠母贝)育成。工人们先从马氏珠母贝内夹出“细胞片”,再切成一段一段,切片的作用就是给珍珠“上色”,使珍珠变得丰润饱满,璀璨夺目。工人就像给母贝做手术一样,将其置于插核台上,揭开贝壳,用送核器将珠核送入母贝核位,再用送片针将细胞片贴在珠核上,一只母贝的插核工序就完成了。最后,工人们先将插好核的母贝放至暂养槽静养,再放到海里养殖。

  “从事插核工作的工人都需要持证上岗,目前我们公司有50余名插核工人,都是铁山港区的村民,其中30余人是妇女。我们每年开春都会邀请相关专家对他们进行培训,以保证插核质量。”梁萍萍说道。

  由于该公司为当地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让她们有机会在家门口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因此获得了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广西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巾帼文明岗等荣誉,并被认定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三星级)主体企业。

  “今年的南珠产量预计在200公斤左右,我们现在养殖的着重点在于如何提高优珠率。”梁萍萍说,近年来,公司在南珠养殖上更加注重质量,正积极研究改良方案。目前公司正在完善南珠网络营销平台,迈上网络销售的“快车道”,在不断拓展市场的同时大力宣传北海南珠文化。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北海日报社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活动第五站·汉中版
   第04版:时政
   第05版:珠城金融
   第06版:北海教育
   第07版:银滩 副刊
   第08版:时事
习近平会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斯波利亚里茨
习近平向第十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司法部长会议致贺信
习近平的长江情怀
李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北海一镇两村获评广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铁山港7号8号泊位水工工程主体完成
我市评出一批“最美第一书记”“最美工作队员”
北海机场暑运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续写“南珠故事”的她们